首页 > 娱乐>正文

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(适势求是)

2018-05-27 18:28:39来源: 人民日报

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人才资源开发、管理和使用的基础性环节。改革开放40年来,我国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,

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人才资源开发、管理和使用的基础性环节。改革开放40年来,我国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,对做好人才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,但也存在人才评价标准不一等问题,亟须进一步完善,以更好发挥人才评价“指挥棒”作用。

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机制

人才评价是否科学,首先体现在评价标准上。过去,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缺乏科学分类,对不同类型人才“一把尺子量到底”,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学历轻能力、重资历轻业绩、重论文轻贡献、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,对一线创新创业人才正向激励作用不足。

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,是发挥好评价“指挥棒”作用的关键所在。由于人才的职业、岗位、层次不同,德、智、能、绩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不同。要全面准确地反映不同行业、不同岗位被评价对象的状况,必须根据实际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等评价指标,克服唯学历、唯资历、唯论文等倾向,解决评价标准“一刀切”的问题。分类评价人才,重点是坚持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,突出能力和业绩导向,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,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,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,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。同时,丰富评价手段,采用考试、评审、考评相结合和考核认定、个人述职、面试答辩、实践操作、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,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,让人才评价真正成为引领各类人才成长的“风向标”。

人才涉及不同专业领域,有着不同层次和类型,评价主体的选择至关重要,这是落实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的重中之重。我国人才评价还存在行政色彩较为浓厚、专业评价不足的问题。相关职能部门评价人才往往采用标签式、可量化的指标,如学位、论文、头衔等,这容易误导人才精力的投放。应在改进政府职能部门评价的同时,发展专业化人才评价机构。评价机构应建立高层次的人才评价专家库,坚持专业性和动态化:专业性是指评审专家应具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行业知名度、影响力;动态性是指根据实际需要,及时增减专家数量,优化专家结构,完善专家信息。

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

人才的培养、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,遵循规律就会事半功倍,违背科学就会事倍功半。中央发布的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》指出,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,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,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。多年来,人才评价和使用脱节被认为是职称制度的一大弊端。这主要是由于人才管理部门管得过多,用人单位缺乏自主权,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,造成“用的评不上,评的用不上”。对此,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》提出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,提高评审科学化水平”,强调要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,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。这个主导作用是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体现,是要让用人单位有评审权、聘用权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是放权放活,激发和增强人才活力,让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。应进一步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,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,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,清理和规范人才招聘、评价、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。

发挥人才评价“指挥棒”作用,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。俗话说: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”人才成长需要时间,才能发挥具有阶段性。在一个工作周期的起点,才能和成绩往往处于潜在状态;随着时间推移,才能和成绩逐渐显现出来;完成一个工作周期时,成绩与才能达到相对一致的状态。因此,对人才进行评价,时间上应选择在一个工作周期左右。还应看到,不同行业、不同岗位的工作周期有所不同。一般来说,工作任务越复杂、创造性程度越高,评价周期就越长。

加强人才评价环境建设

人才评价是在特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进行的。外部环境指的是一定时期内由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因素构成的宏观环境。这些因素构成人才评价的大环境,从总体上影响人才评价的各个方面。内部环境包括评价工具体系、评价组织者、评价人和被评价对象。评价工具体系是指评价量表的设计、数学方法的应用以及计算软件的编制等。评价组织者是指评价政策的制定者、评价体系的使用者、评价活动的组织者、评价结果的处理者,其工作态度、工作水平、技术熟练程度等都直接影响评价结果。评价人是人才评价的主体,他们的态度、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评价结果。被评价对象是评价的客体,是被动因素,但其“自我防卫”行为常常对人才评价形成干扰。可见,人才评价是对评价环境非常敏感的工作,建立公平公正、常态宽松的评价环境是人才评价始终需要注意的问题。

善待失败、宽容失败是人才评价机制中的重要一环。原始创新能力不强,依然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。之所以如此,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缺乏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,导致在科研布局上过于强调短、平、快,对那些长、难、慢的项目重视不够、支持不足。“唯结果论”盛行导致一些科研工作者片面追求成功率,不愿意做原始创新。改变这种局面,需要综合施策。在人才评价方面,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类人才评价中,要对那些默默无闻的探路者给予充分肯定,起到“千金买马骨”的导向作用。

(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教授、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)
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8年05月27日 05 版)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江西时报网站点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如有问题,请联系我们!

推荐阅读